2013年12月16日星期一

夏洛特‧柏堅斯‧基爾文,《兒童文化的理想》

Ideals of Child Culture: A Talk By Charlotte Perkins Gilman by Charlotte Anna Perkins Gilman, in Ideals of Child Culture. by Charlotte Perkins Gilman from Child Study for Mothers and Teachers (1901) (The Booklovers Library, Philadelphia, PA, 1901). pp. 93-101.

兒童文化的理想︰夏洛特‧柏堅斯‧基爾文(Charlotte Perkins Gilman)一場演講

夏洛特‧柏堅斯‧基爾文太太來自新英格蘭,她是萊曼‧比察(Lyman Beecher)的曾孫女,夏里特‧比察‧史圖(Harriet Beecher Stowe)亨利‧獲特‧比察(Henry Ward Beecher)的侄孫女。基爾文太太在二十歲出頭時移居加州,在此地她透過演講及為雜誌《印記》(The Impress)撰文,致力於女性、勞工及一般「改革」工作。1898年她出版兩本重要著作︰詩集《在此我們的世界》(In This Our World)及著作《女性與經濟》(Women and Economics),均受到廣泛注目。她的一首諷刺寓言詩《類似情況》(Similar Cases)也膾炙人口。基爾文太太曾住在芝加哥社會共住區(social settlement)赫爾福利會(Hull House)。她在本國1及英國多次演講;近年她於各大雜誌撰寫呼籲性別平等及各種改革的文章。她最近出版的重要著作為《關於兒童》(Concerning Children)

你是一位願意認識人類文化(humaniculture2)更多的母親嗎?你對這位雖然緊握在你手,但也是代表人類更深遠進步的年輕社會成員,有深入的興趣嗎?當然,你愛他如己;但請記得,所有雌性動物都是如此。熱忱、自我犧牲、天性的愛在所有母親身上都很平常。做人類的母親需要更多。做人類的母親需要智慧——知識與智慧。這都不是與生俱來的。較低等動物只需健康及安全養育幼兒,並教他照顧自己;像熊、狐、鹿或驢這些動物,母親都可以並且會自行完成其責任。成功撫養人類幼兒要做的則遠不只於此。即使是健康與安全這些基本條件,母親也無法自行保障;而在漫長教育過程中,其任務更是遠比其他母親龐大及複雜,因為人類社會也比一群鹿更龐大及複雜。

一頭動物的主要用處及目標是照顧自己,並透過直接播種改善其種族。一名人類的主要用處及目標則是照顧他人,並透過無數社會條件改善其種族。兒童研究希望以研究年輕人類改善人類物種。我們為了改善人們,已長期與教會及政府機關奮鬥。現在我們開始研究怎樣令人們更好。以遺傳改善人類一定是教給未為人父母的少男少女;我們無法在兒童出世後改善其遺傳。兒童研究向我們展示我們可怎樣改善已存在的種族。在社會進步不同面向都力促的條件改善——公園、遊樂場、泳池、圖書館、更好的學校、更好的街道、更好的城市——在現時全部都在父親的掌握中。母親仍未足夠關心以公民身份為兒童盡責;但她們——其中部份——已有足夠關心去留意兒童研究。

兒童是充滿未發展潛在特質與能力的生物,這些特質與能力最後怎樣展現,對他愉快與否有重大影響。調整兒童及其直接受訓的周圍環境,以最少神經容量最均衡地發揮兒童天賦,正是教育家的責任。為此我們必須知道何謂兒童以及他怎樣運作,怎樣產生預期的特質轉變卻不會帶來傷害。在我們之前的研究對象是成年人類,其缺陷與美德。我們希望學會怎樣培養後繼一代兒童擁有人類最有價值特質,這些特質往往受限於每個兒童的個人氣質。例如,勇氣在人類特質中最有價值。我們希望培育所有兒童有勇氣;但如果某個特定的佐治或佐治妮亞顯然缺乏勇氣,卻富有耐心或禮貌,我們就不希望因過分堅持某一天賦而令總體特質受損。世界上有些能人也極為缺乏某些良好特質;一方面,我們希望發揮所有良好品質,另一方面,我們不希望因想要它結出橙而犧牲一棵好梨樹。

我們對待兒童的方式缺乏實用心理學分析。我們以成人身份相處的實用心理學已頗有不足,但在粗淺處理兒童文化時這方面更是完全從缺。那些研究的看法基本如此︰有一名兒童;其構造及特質部份可由我們對一至兩代的知識預測,但大多數構造及特質仍有待發掘。我們的目標,是令他成為盡可能好的實例,盡可能不錯過任何特點。方法如下︰(a) 在一般情況下觀察其天性及行為,仔細地持續紀錄相同的事; (b) 應用特殊條件,參照自然行為規律,看其反應是否證實之前的觀察; (c) 持續應用那些引發我們想要行為的條件。

兒童特質展現在其行為上。我們必須研究行為以發現特質。特質通過特定幅度的行為反應改變,但更多通過有意識選擇及意志力改變。現時對待兒童文化的主要方式,是以任何可用方式強加特定行為給兒童,藉此希望帶來相應的特質改變。這正是我們的原則錯誤。我們忽略了我們手中那生物的內部性質,只希望「令他表現」。兒童在兒時的恰當行為,成為我們主要的目標,不論那對性格的潛在影響,並由此造成最後他成年的行為如何。兒童時期非常短暫︰我們想要培育的並不是兒童而是成人;我們造就的是人。我們想要成年人有這種那種特質;而我們想要兒童有的是該特質能有序發展;這種發展是由實踐產生,不是武斷地做特定的事,而是有正確的方法做任何事。例如,如果一名兒童透過重複實踐慢慢發展出判斷力,即使過程是一連串愚蠢錯誤,這教育都遠比如果他被逼做正確的事而沒有自行思考,因此無法發展判斷力為佳。

有些品質是文明社會所有人都應有,我們必須令所有兒童都發展的。自我克制就是其中之一,還有伴隨其而來的自我指導。我們都嘗試用粗淺手段灌輸自我克制;但很少人會訓練兒童自我指導。那麼你就可能會培育出一名斯巴達式克己主義者,卻因沒有恰當的決斷能力而於世無用。熱愛他人是先進人類的必要特點。我們常在教會談愛,卻幾乎沒用任何方式培養兒童的愛。家族愛可由自然與宗教訓練而得,但對全世界的愛卻沒有相應訓練。對全世界的愛——如耶穌第二誡稱,愛鄰人「猶如」(“like unto”)愛神——不只是我們宗教的重要戒律,也是文明的基石。

在所有人類天賦中,兒童文化內最顯著、最值得追求、最廣泛表演及最顯然受忽視的就是理性。就算是愛,對傻瓜都沒甚麼用處。對傻瓜最大的愛就是給他理性。思想、判斷、決定、連結與聯繫的力量——這是人類的天賦。非傻瓜的孩子都擁有它。所有成年人都或多或少帶有它的痕跡。但我們理性的自然天賦大部份因兒時誤用及濫用而喪失。如果兒童不受鼓勵談話,因談話受奚落與懲罰,四周圍繞的是胡扯而非對話,我們在語言上就不會有很大發展。

兒童四周缺乏理性,他們所受的對待徹底非理性,他們嘗試展現理性時又受到持續排斥,這足以說明卡萊爾那沮喪的概括3

回到實用心理學。行動是能量的傳遞。在有機發展較低階段,生物按直接印象行動,換言之,他即時反應。在發展更複雜腦部能力時,我們發現一種更持久及完整的印象保留,這些印象的數目大幅增加,腦部也更有能力聯繫這些印象並透過儲藏的能量行動。高度組織的腦能持久及準確地記住許多事,同時整合兩件甚至十件事,依據平衡後的多次刺激,而不只是當下一次刺激行動。這將人類與野獸、明智與愚蠢區分。如果我們希望培育一名有理性能力的男人或女人,我們就需要培養兒童理性行動的習慣。在此「行動」並不只是指單純做某事,而是指兒童做事的方法;正如一匹馬與一副機器的行動一樣。不是「兒童有做這樣那樣的事嗎?」或「他有立即服從嗎?」,而是「他有理性地行動嗎?」及「他有表現出日漸理性行動的能力嗎?」如果他沒有,下一則問題是「這兒童缺乏智性?」及「他的教育發生甚麼事?」有詳盡紀錄證實即使是傻瓜也能以訓練提升其理性能力;如果傻瓜都能訓練更何況是有理智的兒童?詳細的兒童研究發現,兒童是理性的,但童年狀況則反映兒童的印象脆弱而短暫,也或多或少受到限制;換言之,他容易「忘記」,而且並不知道太多事。

人類最新近發展的能力,自然也是兒童最遲展現的,也就是按其理性控制其行為的能力。因此,我們應向嬰兒腦袋展示一連串謹慎向前的印象,這種印象應清楚、明白、依照自然順序、易於記憶及連繫。受訓觀察兒童進度的眼睛很快會發現,兒童的天賦是甚麼、這些天賦依甚麼方式發展,以及發展過程中需要甚麼特別協助。

最重要是兒童依自己考慮明智行動的最高等能力。每當這位年輕實驗者表現他觀察準確、判斷明智並依此行事時,他就是在實踐一連串神經協調過程,以成長為一位堅強、明智、可靠的人。如果那位兒童的心靈充滿一大堆不相稱及錯誤觀念,其成長環境就有地方嚴重出錯。舉個實例,看看由保姆照顧的嬰兒學習歷程,我們不只會發現所有無知及負面錯誤的態度,也經常發現明確的恐嚇。兒童不規則及混淆的記憶顯示,那些不可估量地重要的第一印象,一定是來得太濃密與急速,或者是不按其自然順序。如果兒童表現出他無法根據自己的標準及知識恰當行動,他就是未有受自我管理活動的訓練。

不只是兒童研究,男性與女性研究也表示這種情況幾乎普世一致。人類品性中最顯著缺乏的,就是無法根據我們自己標準恰當行動的能力;我們需要受此訓練比其他訓練更多——不是因其他人都做或受人指示,而是因我們自己覺得正確而行事。

長久以來,我們兒童所受對待依據的,是人類最古老方法那些久遠基礎;數千年來成人文明已超越那些管教與教育方法。確實兒童踏過我們漫長存在的過往階段,但這不表示他應受過往階段那些方法對待。他這個人代表我們身後的階段,他需要我們盡力讓他能走得更遠。

1 即美國

2 此詞見於Hubert Higgins的著作Humaniculture (1906),該書211稱︰“The ideal state of humaniculture will be attained when every man, woman, and child possess the knowledge that will enable them to attain and maintain their optimum efficiency” (人類文化的理想狀態可藉由所有男性、女性及兒童都擁有可令他們取得及維持其最佳效率的知識而達到)


3 似是指湯馬士‧卡萊爾(Thomas Carlyle)所言,“A person usually has two reasons for doing something: a good reason and the real reason.”(一個人通常依據兩種理性/理由做事︰動聽的理由與真正的理由)

2013年5月1日星期三

朱利安‧班達,《知識份子的背叛》,<關於知識份子的價值的附錄>


引自朱利安‧班達,《知識份子的背叛》(上海世紀出版)<關於知識份子的價值的附錄>,頁53-59

關於知識份子的價值的附錄

對於許多讀者的良好祝願,我想寫上幾頁紙來回應,澄清我所理解的知識份子的價值。
知識份子的價值,舉其犖犖大者,有公正、真理、理性,它們具有如下三個特徵︰
  1. 它們是靜態的;
  2. 它們是大公無私的;
  3. 它們是理性的。

1. 知識份子的價值是靜態的
我是這樣來理解的︰知識份子的價值被認為在不同的環境、時間、地點以及在現實中相關的其他條件下是不變的。這就是當我說它們是抽象的時候,我所要表達的意思。它們是抽象的公正、抽象的真理、抽象的理性1。知識份子高揚它們,制止那些只願服從千變萬化的環境的前提下來認識人類價值的人。他構成了“tenue”(在該詞的原初意義上,指「管理」和「照料」)人類道德態度的一個要素。如果沒有知識份子,人類的道德態度就會自由散漫和失去控制。
這些抽象的價值觀念一點也不像有些人說的那樣,是形而上學家們無償提供給人類意識的觀念。它與人類的意識是攣生實體,人類兼而有之。有前文中(77),我們已對抽象的公正觀念做過同樣的說明。如果人們理解的抽象的真理觀念是指任何判斷只要符合實在就是真的話,那麼它與人類的意識也是攣生實體;真理觀念自身是不變的,而且在最卑賤的人性2中也多多少少是自明的,它完全不同於那些本質上從屬於變化的特殊真理。同樣,如果理性觀念是指人類所具有的基本的和不變的理性及其原則,而且完全不依賴於那些日益增長的複雜性,相反,這一理性應該在日益複雜的經驗(如新物理學)面前應用它的原則3,那麼它與人類的意識也是攣生實體。知識份子高揚的就是這些永恆的東西,這些人類的共性,沒有它們,也就沒有人本身。
知識份子的價值是靜態的價值,它們常常被人用來向反對派們說,鼓吹這些價值的人是在宣揚一種死亡觀念。這就是德國人費希特所主張的。這位所有國家的進化論者的首領,論及法國大革命時寫道︰「無論誰相信一種不變的、永恆的和死亡的原則,只是因為他自己死了,才會相信它。」4這些博士們用低劣的詭辯手法混淆不變的理想各維護這一理想的有血有肉的人,前者可以用純粹隱喻的方式被確認為死亡,而後者在維護這一理想時可以成為不朽,以至於他們為捍衛這一理想而頑強地戰鬥。關於這位德國的道德論者,當法國大革命的戰士們在耶拿消滅了他祖國的軍隊時,他可以看到,那些相信永恆不變原則的人卻不為捍衛它而去「戰死」。
知識份子的價值是靜態的價值,它是指,進步的宗教不是知識份子的態度。我說的是進步的「宗教」,因為在一切宗教之外對進步的信仰可能是某種純粹觀察的結果。而我以為,真實的觀察來自勒努維耶,他說︰只有各種進步的「事實」,而無一種進步的「規律」。
知識份子價值的非進化特徵被一位經院大師斯賓諾莎一錘定音︰「每位存在者的完美就在於獨立思考它固有的本質。所有的變革都是毀滅,完美不應該依時間而定。」5我也想接着說,對於我們現代知識份子,完美不從屬於「現實」,它毫無任何價值可言。

2. 知識份子的價值是大公無私的價值
我認為,公正、真理和理性只要不帶有實踐目的就是知識份子的價值。因此,對公正的崇拜只有堅持抽象的公正,才是真正的知識份子的態度。抽象的公正,這一人類精神的概念,只在自身中找到圓滿,而不是在人間實現公正的努力中找到圓滿,因為後者追尋的是人類、至少是其中某一階級的、幸福的、崇高的實踐目標。這一努力一定因為各種不公正而或多或少地破壞了絕對的公正,因為自然(而不是社會)把理性的絕對公正與不公正根本地對立起來,因而它無法成為知識份子崇拜的對象。
公正要求人格是不可侵犯的,因為他是人。因而公正唯有在抽象中才能思考人。很明顯,在具體生活中,如勒南所說的,大家都是人,本性上多多少少受益於「人」的權利。賦予每個人「他能想到的東西」(cuique suum),如果這樣做是考慮到各人自然稟賦的高下不等,那麼這就大大傷害了我們理解的公正觀念。總之,公正觀念包含抽象的觀念。
公正是一種大公無私的價值,也是知識份子的價值。因為它的大多數崇拜者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而且會抱怨我洩露天機。公正是一所永恆的學校,它不是一個行動的原則;它是靜態的,而非動態的;是規範性的,而非創造性的。在歷史上,所有實踐的結果都是在非公正中完成的。那些偉大的國家,除了極少數例外,都是奇蹟,它們的建立是因為某些種族要壓逼其他種族。然而這些偉大國家自身之內在形式上多少也建立起威權統治體制,也就是說是不公正的。對於那些向其成員保證將來應該有更多公正的國家和至今仍在形式上如此許諾的國家(俄羅斯),也是不公正的。對於自由,我也持同樣的觀點。這是另一類知識份子的價值,它是人格的條件6,但是它的信徒們——主要是民主派人士——不願認識到它是一種完全否定的價值,它從沒有被構造出來,所有在人間建立起來的國家體制,包括那些許諾自由的國家體制,實際上一開始就拒絕了自由。對於理性,我的看法也是如此。理性是一個批判和理解的原則,而創造的力量無可辯駁地屬於非理性7。但是理性諸概念的這一非實踐的特徵卻是現代知識份子拚命拒絕的東西,這表明他們對自己的本質是多麼地無知啊。
我以為,知識份子對待理性的態度其定義如下8︰「我拒絕為創造精神、創造天才和理智成果大唱贊歌,但是我卻高揚總是保持不變的理性功能,對於理性而言,『進步』這個詞是沒有意義的。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最反感的莫過於對那些大膽思想的頂禮膜拜(看看尼采、柏格森、索雷爾),他們嘲笑理性,體驗的是英雄的憂傷,而不是神甫的安詳9。不過,我堅持頌揚理性作為最高主宰的地位及其不計結果的永恆性10,同時繼續知識份子的傳統,忠實於他們在現實世界的作用。我不相信蘇格拉底、18世紀的偉大神學家們、波特羅爾亞的隱士們以及一般的教會會讚頌創造及其相關的狄奧尼索斯主義。普羅米修斯崇拜是世俗的崇拜,它有它的偉大之處。不過,我堅持認為,人們應該另選對象。

至於真理觀念,作為知識份子的價值,對它的頌揚不需考慮其結果是好是壞。曾有一位法國知識份子在一個小時的演講中對知識份子的態度下過一個定義,他把真理置於現實的利益之上,這對於一個法國公民來說,特別值得稱讚。他說︰「如果有人出於愛國的、政治的、宗教的和道德的等原因竟讓自己漠視真理,那麼就必須把他從知識份子的圈子中排除出去(加斯通‧帕里斯,《法蘭西學院就職演說》,187012)。」這就是說,知識份子必須拒絕一切愛國的、政治的、宗教的和道德的說辭,因為這些說辭是為了達到實踐目的,它旨在歪曲事實。
同樣,科學只有在不考慮任何實踐目的而專門研究真理本身的範圍內才是知識份子的價值。這就是說,這些今天叫嚷科學為和平服務的學者們,因為他們的發現有助於人類的互相殘殺,會自拍胸脯,自命不凡11。其實,他們已不再是知識份子了。在那裏召開各種會議主張思想「為和平服務」的作家們那裏,好像思想不再只是思想,而只願為了任何目的「服務」似的12。這些學者們似乎忘記了科學的道德價值不在於它的結果之中,因為這些結果能夠帶來非道德主義的罪惡遊戲,而是在於它的方法之中,因為它的不法不顧一切實際利益而要求運用理性。

結論
  1. 藝術家的活動本質上是大公無私的,和科學一樣,不同於物質的或道德的幸福的研究,也有別於人文主義的研究13,它是一種知識份子的價值。
  2. 輕視人間的幸福,高揚某些知識份子的價值,特別是公正價值,這些人的目的如果是為了「拯救自己的靈魂」,那麼他們也不是知識份子14
  3. 和平是一種實踐的善,因而它不是知識份子的價值。不過,用斯賓諾莎的話來說,如果它不是「沒有戰爭」的對應詞,那麼它也可以是知識份子的價值。但是它必須是人類自願的結果,即堅決克服民族利己主義。
3. 知識份子的價值是理性的
我認為,接受知識份子的價值就要使用理性。相反,那些諸如熱情、勇氣、信仰、愛情、禁欲等僅僅從情感出發的態度在知識份子的理想中是沒有一席之地的。
這一立場的結果之一就是,貶低這些態度的人都是知識份子︰柏拉圖和斯賓諾莎斥責熱情、非理性的勇氣、純粹感情用事的愛情15;伊壁鳩魯和盧克萊修貶低生活的激情。前者聲明︰「性愛是沒有神性的,」後者則寫道︰「我們有這麼多的貪欲難道不邪惡嗎?」16
我們還可以再加上基督教,它也斥責「生活的傲慢」。它這樣做,是為了千方百計地倡導彼岸世界的生活。
我是不是應該說,我們當今流行的態度(甚至秉持精神的人也不例外)因為青春代表着「力量和生命」而讚美它,這是與知識份子的價值相反對的呢?答案是肯定的,這種態度因為青春代表着「未來」就對它滿懷熱愛之情,因為人在時間中有生有死就愛上了人,而不再堅持真理的價值是不以時間為轉移的。換言之,這種態度採取了一種動態的、進化的和非靜態的觀念。
這一立場的另一結果(在某些人身上將極為嚴重)是,對知識份子價值的激情——對公正、真理和理性的激情(對理性的激情已完全不是理性了)——作為激情,已不再是知識份子的價值了。然而,正像一位觀察家一針見血地指出17,這是善的激情,而非善的觀念,它要改變的是世界。我應該再說一點,知識份子的作用不是去改變世界,而是忠實於理想,我以為這對於人類的道德是必要的(對於人類的審美,更是如此)。如果人類今後只考慮堅持實踐的目的,那麼人類的無法實現這一理想的。但是人類應該像人類的各位導師所理解的那樣為它的每個凶惡敵人而堅守這一理想18
1 這裏,我想加上絕對的美,這是蘇格拉底說的芒蒂內(Mantinee,日間劇場)的怪異美,她在「任何具體的時代都不美」。

2 見列維—布留爾︰《原始社會裏的精神功能》,第79頁。

3 同樣,我以為抽象的美的觀念(我在別處將詳加討論)也印藏在人的精神之中,我是用「認真」這一標準來做出判斷的。有時,在各種藝術表現方式過後,人的精神總是摒棄那些公然譏諷抽象美的藝術作品;比如,那些在各個時代都會出現的狗屁不通的文學,在今日,就是所謂的超現實主義。

4 費希特︰《對德意志民族的講話》,第7章。

5 《倫理學》,第四部份,前言。

6 《倫理學》,第四部份,第55頁。

7 專門服務於實踐利益的理性,比如被用來為國家建立憲法,它不是知識份子的價值了。理性非創造性的本質是民主派人士所不願承認的。然而很明顯,今天要有所創造的民族對理性是不屑一顧的,大家都知道,這就是蘇維埃俄國。

8 朱利安‧班達,《世紀教士》,1938年,第235-236頁。

9 這一頂禮膜拜明顯地帶來一種浪漫主義的形式。這是它真實的意義,任何人都會這麼說。

10 理性的不結果實集中表現在不計後果的歷史方法之中,表現在形而上學的思辨、數論和n向度的幾何學之中。對於真正的知識份子,一切事物都是理性崇高的展現。

11 這些學者們混淆了科學和人們對科學的使用。科學對於如何使用它是不負責任的。因而,這些學者們應該為他們對酒精和嗎啡的發明而悲嘆,因為有些人別有目的地使用它。

12 勒南總結出思想的真正規則,即思想應該不計後果地表現出來。在1946629日法國知識份子聯合會召開的「法國思想為和平服務」的大會上,朗之萬教授指出︰我們時代中的一切惡事「對來自於社會公正和社會團結領域裏的改革遠遠跟不上科學發展的步伐」,但是這並不表明,在科學進步與社會公正和社會團結的改革之間不存在任何必要的一致,雖然後者屬於社會道德,而社會道德是科學所不能說明的。在這次會議上,瓦薩教授提議「讓心理學為和平服務」,好像心理學的職責不只是探究心理學的真理,也不追求社會的或政治的目標。這位學者斥責了「澆鑄人類思想的純粹理智主義」,因為「非理性的反擊也是從它之中派生出來的,而且非理性的政治實踐會導致罪惡」。同樣也要譴責革命,因為革命會招致白色恐怖;此外,還要斥責自由思想,因為它會產生教權主義的狂熱。我們不能對那些根據社會效果而不是根據本身的價值來評判一種理智態度的人考慮太多。

13 「純粹科學和藝術有共同之處,即它們應該有別於對善的研究」(勒努維耶︰《科學帶來的進步︰歷史的分析哲學》,卷IV,第713頁及以後各頁)

14 對於20年來的反對意見,我應該做一回答。知識份子事實上也食人間煙火,對於實踐利益也有感觸。好像問題不在於了解他是否高揚這一感覺。很明顯,知識份子是一種理想,完美的知識份子是不存在的。我們稱某某人是反知識份子的,並不是因為他們沒能成功地實現這一理想,而是因為他們嘲諷這一理想。

15 柏拉圖︰《拉黑斯篇》;斯賓諾莎︰《倫理學》,IV9

16 盧克萊修︰《物性論》,第三章,1065

17 斯賓諾莎︰《倫理學》,V2

18 記得馬克思說過︰「共產主義的人道主義最危險的敵人是辯證唯心主義。」